首页- 新闻中心- 新闻聚焦- 媒体聚焦:她的肺癌患者生存率为何常破纪录?除了病情的“运气”成分,更多的是医患间牢固的信任感

媒体聚焦:她的肺癌患者生存率为何常破纪录?除了病情的“运气”成分,更多的是医患间牢固的信任感

2019-07-24 阅读量:928

都说肺癌的5年生存率低,可是,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(浙江省肿瘤医院)胸部肿瘤内科张沂平教授的病人中,患肺癌8年、10年、20年来复查的老病人比比皆是。

  经常会有人问张沂平,为什么你的病人总能撑过危险期?昨天,在对话张沂平的3名老病人后,记者找到了其中的“共性”——除了患病类型上的“运气”成分,医生设身处地的关心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和战胜病魔的信念,都是为生命加注不可或缺的金石。


  
幸运地找到了合适的药物

  肺癌脑转移就意味着患者活不了没多久了,这是很多人的观念。但是,在张沂平的办公室里,记者见到了精神矍铄、皮肤黝黑的乔女士,很难想像她患这个病已有10年了,而且仅靠口服靶向药这一种治疗方案就控制住了病情。

  她的这份幸运与病情有关,患的是非小细胞癌。张沂平解释,肺癌分“非小细胞肺癌”和“小细胞肺癌”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,有针对性靶向药物的突变就是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”(EGFR)突变。亚洲不吸烟肺腺癌女性患者中,有50%以上的人存在EGFR基因突变,而相关靶向药物对于这一特定人群有特别高的效率以及较好的疗效。换句话说,就是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是很幸运的。“合适的药用在合适的病人身上才会有好的效果。”

  张沂平说,如果乔女士患的是小细胞肺癌,那么治疗方案就不会这样子。这种肺癌患者较少,大约只占到肺癌总人数的1/10,但是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也非常容易转移,并且具有非常强的抗药性。


  
医生像家人一样关心病人

  在等张沂平看诊的人群中,记者见到了82岁的退休老教师王女士。她是来做定期复查的,准备请张沂平看看她的复查报告。

  “我有一个双胞胎妹妹,她在2007年不幸得了肺癌,3年后就去世了。没多久,我也被确诊了肺癌。”王女士说,2010年底,她去上海进行治疗,前后治疗了3个月但效果仍不理想。2011年初回到杭州便到找张沂平。“有一次检查出来我营养不良,张主任给我做了评估,还指导我日常如何合理饮食,适量补充肠内营养。”王女士说,“今年4月,老伴因心梗去世,这对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,那段时间我很低落,张主任得知后,常常耐心地开导、安慰我,渐渐地,我也没有这么难过了。”

  像家人一样关心病人,这是张沂平的患者与记者说得较多的一句话。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也是张沂平认可的“生存秘诀”之一。

  “我是她22年的老病人了,这么多年来,我们就像家人一样。”72岁的患者董先生说,自从查出患有淋巴肿瘤后,他一直在张沂平这里治诊。什么时候复诊、什么时候化疗、平时要注意些什么,他都很相信张沂平,而且一切按要求做。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态,他每天早上从岳庙开始沿着苏堤步行40分钟,晚上在曲院风荷走上40分钟,一天能走1万余步。其间,他先后经历过房颤手术治疗、静脉曲张手术治疗、骨折,每次遇到问题时,他都会给张沂平打电话询问意见。这次来找张沂平,因为董先生在体检中查出右肺上叶纵膈出现了一个结节,PET-CT和穿刺检查证实了这个结节是腺癌,还没有扩散。“我建议你做个基因检测,找到致病基因就能精准使用靶向药物了,治疗效果也会不错。”听完张沂平的建议,董先生心里踏实地拉着老伴的手去检查。

链接:
http://www.qnsb.com/fzepaper/site1/qnsb/html/2019-07/24/content_673382.htm

相关新闻